首页

搜索 繁体

第93章(2 / 2)

颂德,足以说明温大雅的这一倾向。

不同史书对同一事件出现矛盾的记载时,后人很难判断出哪个版本更可信,多是按照个人喜好进行解读。

秦念认为史书的可信度和神异含量成反比——

《大唐创业起居注》中神异含量远超《旧唐书》对同一时期的记载。

只是《大唐创业起居注》的重点在于美化李渊,对于太子李建成会有偏向但应该不至于给他编造完全不存在的功绩。

两书对比,唐太宗有可能隐去了李建成的部分功绩。

——如果李治发言否定李世民改史的说法,秦念也能配合他的剧本,改称是李渊改史误导了她。

不过秦念也不赞同唐太宗开改史先河的说法,改史分明就是皇帝们的基操。

都不必看其他的东西,光是神异部分就全是改史的铁证,有多少皇帝给自己编了神异就有多少皇帝改史。

比如开“天子气”先河的汉高祖刘邦。

【李世民:……】

这话李世民就没法接了。

他怎么知道未来的自己做了什么?

但李世民没有追问雉奴此事的真假,就已经说明他的心虚。

【秦念:李治,说说看,你爹都改了些什么?】

【李治:……】

别说此刻风疾发作,李治正头疼。

就算风疾没发作,他也不会回答秦念这个问题。

【李世民:……】

雉奴的沉默,就已经是在告诉李世民:

他在未来真的改史了!

【秦念:你的改史主要是隐去你哥的部分功绩,后果是你哥的过错也被后人认为全是你编的。】

李建成败于玄武门之变,可见他的才能不及唐太宗。

杀兄囚父这部分没改,就说明唐太宗的改史还算克制。

至于唐太宗究竟是早有预谋要篡位,还是被李建成多次谋害从而被迫起兵,说实话并不重要,秦念没必要追问。

就算问出来,那也只是这个聊天群的剧本是这么写的,并不代表真实的历史。

【刘彻:呵!】

刘彻记得李世民是“杀兄囚父”。

原来李世民不仅杀太子,还隐去太子的功绩,最后反噬自己。

刘彻自是鄙夷这种行径。

………

朱棣心中一震。

唐太宗只是隐去李建成的部分功绩,都被怀疑李建成的过错全是他所编造。

那自己……

【李世民:朕必不会再行此事!】

第70章

李世民等了一会, 没看到雉奴的澄清,只看到汉武帝的冷笑。

他只得承诺不再改史。

李世民猜测自己改史是顾及身后名。

若那时的自己知道后世并不在乎皇帝如何登基,或许就不会行此举。

【秦念:二凤, 你曾感叹“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朕深以为然。】

【秦念:改史不仅过在当代,更是祸及千秋。就像儒家自以为是在“惩恶劝善”,实则是扭曲历史这面最重要的镜子,毁掉史书最重要的作用,让后世无法知兴替。】

【李世民:改史一事,是朕的过错。】

李世民诚恳认错。

此前天幕就说过因儒家改史, 致使朱元璋一朝重蹈大唐对异族怀柔的覆辙。

………

各朝儒家史官尽皆掩面。

能够在明君治下就任史官一职的他们, 绝非愚昧无知之辈。

当秦念将改史的后果道出, 他们终于明白用史笔去“惩恶劝善”,实则是毁掉史书最重要的作用:

那就是让后人以史为鉴。

真要宣扬儒家的道理,应该由儒生去注解史书,而不是将正史编纂成一家之学。

若非秦念这般好“考古”的帝王从陵墓中获知历史的真相, 儒家的过错还将一直延续下去。

再想到后世秦皇所言华夏竟成“夜郎国”, 更是无尽的后怕涌上心头。

【李世民:史官之事, 朕又当如何修正?说来惭愧,大唐或许找不出非儒家出身的史官。】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