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52节(1 / 2)

主人公有金手指不缺吃喝,粮食要多少有多少,也没想过要扰乱破坏粮食供应。

但主人公的目标是吃遍全国老字号,光有钱肯定是不行的,所以他需要粮票。

要知道代是传统老字号最后的辉煌,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個店,以后就难再吃到。

如果各位读者老爷也穿越到了那个年代,有条件下馆子,你会忍得住?

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59年粮食粮票比黄金还宝贵,黑市几乎没有粮票交易,否则也不会一斤米票炒到4元,面粉票炒到5元。

想歪门邪道肯定是不对的,不过小说嘛,增加点乐趣。

有人会说那个年代怎么怎么严格,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似乎只有“苦行僧”般的日子才是最真实的。

其实真实情况不是大家想得如此可怕。

我查的资料,亲自咨询过老人,那个年代风气其实还好,社会面总的来说是积极向上的,全国都在大搞建设。

也有运动,但管老百姓啥事?

老百姓也参与那也要几年后,懂的都懂,不懂也没办法。

像四合院文里面,同样是那个年代,娄家就有钱,轧钢厂还给分红,家里有小洋楼小汽车,保姆都有,这个你们敢想?娄家也是几年后才跑到香江去的。

再比如何雨柱为什么有外快赚?老是能拿肉菜给秦寡妇,钱也被她收走。

因为经常有人请何雨柱去做“家宴”,包括当时大领导也经常叫他去家里做厨师,何雨柱也是趁各种机会才能拿到那些肉菜。

如果按部分读者那个年代啥事都要苟起来,这不行,那不能,怎么还有人家敢办酒席?这不妥妥被人举报吗?

至少林三七没有大摆酒席,在家大吃大喝吧?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把那个年代想得太美好,但也必要妖魔化那个年代。

这本小说不是纯医疗文,后续的情节肯定会围绕着“医”和“药”这两块展开,主人公会利用金手指发财,绝不仅仅想做一个只讲奉献不求回报的圣母。

另外后续主人公肯定会走中医路线,在59年用西医,在23年用中医,这是本书的卖点肯定不会放弃。

但故事情节展开都需要铺垫和过程,一步步来,一步到位就写无可写了。

最后作者也想写一些五六十的风土人情,受限于作者的水平和资料,肯定会有不少漏洞。

比如有读者提醒,粮票有使用时间限制,这个作者就没想到,也请读者多多原谅。

作者写小说是报着放松的心情,说句装逼的话,我真不是为了钱写小说。

我现实生活中有房有车,工作稳定,收入中等偏上,也从不去高消费场所,更不想养小蜜,基本处于低欲望阶段了。

所以我不想成为金钱的奴隶,然后为了迎合部分读者的要求写他们认为的好小说。

如果写小说都不能随心所欲,要顾及这个,考虑那个,念头不通达,那我还不如不写,何必找虐呢?

作者信奉道教,做人做写包括写小说都有些随心所欲,作者的性格也决定了小说主人公的性格。

大家喜欢看,我高兴,只要你喜欢我的作品就好。

不喜欢看也没事,一键删除一别两宽,千万不要影响彼此心情,哈哈。

第80章 闲逛正阳门大街

吃完饭,林三七准备逛逛这个时期的正阳门大街。

正阳门大街,1965年以后被正式改名叫“前门大街”,再过几十年后又被改造成了一条步行街,两边店铺林立,游客成群,好不热闹。

1959年的时候,正阳门大街同样热热闹闹,马路中央还有有轨电车在开行,开起来当当当地响,提醒行人让开,很有时代特色。

但与几十年后不同的是,这时候正阳门大街的店铺里顾客并不多。

多的是马路上瞧热闹的人们,看他们穿着打扮,一派风尘仆仆的样子,大概都是来首都出差的。

大家就在商店门口看一眼,然后惊呆于首都物资的丰富,种类的繁多,然后在营业员优越的眼光中恋恋不舍的离开。

当年老百姓买不起的东西,现在照样买不起。

尤其是这个时代买啥都要票,买衣服要布票、买糖要糖票、买糕点要粮标、买酒要酒票等等。

还是那句话,钱好弄,票难搞,票=命,谁也不会轻易舍得换出去,全国粮票在黑市已经卖到每斤5元4元了,非常吓人。

林三七一边走,一边报着一种游客的心理在左顾右盼,就差一个单反相机了,

尤其是看到那些耳熟能详的老字号,林三七都会额外多看几眼。

什么稻香村、同升和、天福号、大观楼、六必居、瑞蚨祥、长春堂、内联升、张一元等等。

稻香村是卖糕点的,天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