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此时的大唐哪里能行?
太宗(李世民)时,过了十五不嫁人的女娘,过了二十不娶妻郎君,都是要被收取大唐版单身税的。
而且,此时的生产力,也不足以支撑女娘们不婚不育。
并,人们的观念还是以多子多福为好。
所以,李三娘是能理解郭五娘最终选择了和离的。
总不能让郭五娘这个能有自己的亲生骨肉,也想有自己的亲生孩儿的人,非要忍着,一辈子就那么陪着姜二郎吧?
当然,也不是不行,可这得郭五娘自己愿意才好。
现下,郭五娘她不愿意,自然就要和离了。
李三娘没接郭五娘的这句话,说起了郭五娘的身体:“你这身子,这么多年受损不小,不论如何,也得先调养好自身,巩固好身子骨儿,再去谈其他的。”
郭五娘一边伸手一边说:“我晓得。就算再嫁,我也是对孩子没那么期望了。”
李三娘搭指诊脉,不知是和离了,心上少了没有生出子嗣的巨石这个重担,还是有吃汤药的缘故,郭五娘这身体确实是有了起色。
“已是有所好转,比上次强上不少。这汤药还得继续吃着,但郭五娘子这心上也得松松劲儿,别把自己逼得太紧。
我看娘子想的不错,不管怎样,现下还是先调养好身子的好。”
两人又说了些话,李三娘给郭五娘解答了几个小问题后,才开了方子将人送走。
等人走了有一会儿了,李三娘身后的秋香突然开口:“三娘子,这郭五娘倒是有几分胆气。”
李三娘回头笑了笑,又摇摇头:“胆气是有,但多半是郭家给了郭五娘底气罢了。
郭五娘子就是和离了,就凭郭家也能让郭五娘尽快再次嫁入高门,可能会去做续弦或是继妻,但仍旧会是门当户对的。
这就是郭五娘的底气和胆气所在。
她离了姜二郎,离开姜家,她仍旧是郭五娘。”
……
深夜,徐敬真把刚刚写的,墨迹才干的折子收好,打开桌子上今儿房承先派人送来的木匣子。
徐敬真盯着这铜制龟甲,心中不禁发出灵魂一问:这难道就是有缘无分天注定?
当时接了李三娘的拜托的房承先,在回城外小庄子之前,就先让多寿赶了车,先去了徐敬真现下住的小院子那里。
房承先自然是没有见到徐敬真的,毕竟白日里这个时间点儿徐敬真早就去协理司当值去了。
但门房那里是英国公府的老人儿了,自然是认识房承先,这个自家郎君的好友的。
房承先留下李三娘拜托他转交的木匣子,再附上一封说明的短信,交代了一声就走了。
傍晚回家的徐敬真看到老仆递上的匣子,又看了房承先留下的短信,也就知晓这匣子到底是何物。
就着灯火,徐敬真仔细上手查看了这铜制龟甲,除了外壳与真龟甲相像之外,徐敬真很快就发现了龟甲内里刻着的符咒。
等徐敬真凑近去看,这一看不要紧,竟然就是自家师傅教过自己的祈灵符,是师门之中的秘符。
此物难道是自家师门所制?
那又是如何会被李三娘买下送给自己的呢?
第260章 无题
今夜李家的饭桌上,终于看到了李大兄!
从万寿节前几天开始,李大兄因着金吾卫的身份,就忙活起来了,已是多日不得见。
万寿节后,过了好几天,也就只能让人捎带口信回家,后来能半夜归家,但天不亮就又走了。
除了李大嫂外,李家其他人是真的已经得有八九日未曾见过李大兄了。
“大兄,以后就不会如此了吧?
真是,瞧瞧都把你自己熬成什么样儿了?
那眼底的青黑,看着就吓人。
真是把你们用的太狠了吧。”
李大兄自然知道这是李三娘关心他,他喝尽了李大嫂单独为他熬的汤,擦了擦嘴,才带着笑说:“哪里就至于了?我们队正发话了,以后按着资历轮流休假,我那假排到了这月底。”
“大兄还是该好好调养一番,阿耶已经给你开了药,吃完了饭食,我就去熬上,正好大兄你临睡前喝上。”
李二兄摇摇头,对于李大兄说自己没得事的态度不认同。
李大兄面对这来自家人的爱,自是只能受了的。
等一家子坐到正堂之中闲话的时候,李大兄拿出一黑布包的物什出来。
“三娘,诺,你托我给你找的护心铜盘。
我和一营里管兵器的老大哥说了,他介绍我去找了一大匠。
我与他说了是给女娘用的,还给特意改小了呢。”
李三娘接过去,一打开就是一约莫和李三娘手掌差不多大的圆形盘子,中间厚外缘薄的那种。
“这怎的还雕着花纹?”
“是为了固定,若是光滑的,容易在衣裳里乱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