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5章(1 / 2)

盛夏快过去了。

第56章

乌衣巷的宅子,接收办好契约,前后花去了四五天的功夫。

高狗儿一家老小,仆从被官府发卖,雇工被遣回,他们一家先暂时投靠在娄氏娘家。过了几日,在一大早悄然出城,听林裕和派人的小厮给温屿传话,说是他们前往青州府投靠女儿女婿去了。

铺子宅子还了回来,高狗儿肯定藏了些金银细软。加上高兴旺高兴才两个大男人,有手有脚,不至于流落街头,衣食没着落。

宅邸中的家什不知是差使,还是他们自己偷偷转走,屋中像是温屿处到巧绣坊一样,到处乱糟糟空荡荡。

不过宅子住着人,花草树木虽被踩踏折断,只一晚就养了回来,重又泛发着生机。

温屿并未计较,她既然不能“斩草除根”,就给高狗儿留了“一双鞋”,不至于让他们成为光脚。要是逼到绝路,狗急跳墙,就算不惧,总归是防不胜防。

这次的宅邸太大,温屿花一百个大钱,赁了两个粗壮妇人,收拾了整整一天,终于将宅子清理干净。

温屿终于穿上她旧布做的新绸衫,买了一坛浊酒,一包熟食,及式果子前往宅子。

卸下花厅格窗,吹拂着晚风,闻着浓郁的栀子花香,与荀舫对着明月喝了一场酒,算作享受了豪宅。

锁上门,去专做庄宅买卖的官牙,托牙人卖宅子,顺道寻合适的田地,书院巷找新宅。

当时与高狗儿的官司,赵牙人也来看热闹了。他清楚温屿的厉害,何况来了大买卖,客气无比热情无比地道:“我是官府录了名的牙人,做事向来规矩,温东家且放一千万个心。如今卖田地的倒不多,顶多三亩五亩,还都不在同一处。除非是衙门放的官田,极少有成片的田地变卖,温东家且要等着。书院巷那边有两间宅子放卖,温东家可先去瞧瞧可满意。”

乌衣巷的宅子没卖,温屿也没钱买新宅。不过书院巷离得近,看看也无妨。

与赵牙人约好,温屿荀舫第二天前往书院巷。两间宅子,一间三进,一间两进。

三进宅子后院临河,从后角门出去,就是蜿蜒穿城而过的府河。堤岸上栽种着垂柳香樟树,垂柳扶风,香樟树浓荫掩盖,对岸屋宇重重,白墙青瓦。河中舟楫穿梭而过。

宅子原本的屋主是四明书院先生,年纪大了,准备与老妻去外地州府,投奔做官的儿子,一家子团聚。

屋子比乌衣巷要新,院落打理得极好,到处都透着清幽,说不出的雅致。

花厅周围种着斑竹,风吹过,坐在花厅里,便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除去雅致,屋主也很务实。庭院中栽种着葡萄,杏树石榴核桃树,在厨房西侧下风的角落,则是几畦菜地,长豆茄子蒲瓜结得正好,还有绿油油的葱与菘菜,萝卜苗。

只看后院的精致,温屿就对这间宅子就满意不已,再看到修竹,果树菜地,温屿几乎都不动路了。

两进院的宅子也不错,小巧又不失豪放。高台基,屋顶采用的是前朝庑殿顶样式,廊檐格外宽敞。木地板上铺着苇席。可以想象在此处设宴,与友人围坐饮酒吃茶的乐趣。

可惜看过第一间宅子,这间宅子就成了鸡肋。

赵牙人极为擅长察言观色,荀舫一副无所谓,看不出什么表情。他只觑着温屿的反应,笑容满面道:“我以为还是三进的宅子好,房屋新,去岁刚粉刷一新,屋顶重新换过瓦当。要是不周先生夫人大病过一场,思念儿子,哪会将宅子变卖。”

温屿面不改色道:“你说得对,不过我还要回去考虑一下。”

赵牙人笑容不变,“买宅子哪能一下就决定了,二位肯定要好生商议。不过,这间宅子有好些人来看,二位要是犹豫错过,就着实可惜了。”

温屿道那是,“要是有人来看这间宅子,你多与她们说乌衣巷的宅子,如此一来,说不定你一下就能做成两笔买卖了。”

赵牙人笑得牙不见眼,道:“温东家果然聪明,听你这般说,我真如醍醐灌顶。以后要是有人来看这间宅子,我肯定会想法让他们去乌衣巷也一并看了。”

“那就劳烦你了。”与赵牙人道别后,温屿同荀舫走回绣坊。

“还真是敢想敢吹啊。”荀舫侧头看着温屿,啧啧道。

这两间宅子,温屿看中的要一千二百两,两进的也要八百两。

温屿手上的现银,不到一百两,且里面含着陈玉娘黄氏的工钱。

绣坊其他的买卖还没着落,迄今为止其实只有三笔买卖。要是卖掉宅子,剩余的钱全部买地,绣坊关张,这辈

子也不愁吃穿了。

土地的收益极少,要是没有其他进项,差不多就是坐吃山空。

其实温屿还想到了一点,那就是温屹的一家子。说起来,乌衣巷的宅子,也有温屹的一份。

温屿对他还有模糊的印象,深肖其父温举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迂腐书生不懂庶务,却又固执己见,大周孔乙己。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