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对方误会了自己和曲博景也有过密的交情,陈逐扬了扬眉梢。
若是放在以往,说不定他也就默认了,并借此顺便敲打一下林成羽,让他对自己更加忠心耿耿。
现在却轻笑了一声,神情竟有些疏懒散漫。
“大将军知道算什么。”
太傅大人拨弄了一下自己手腕上的玉珠,玩味地说道:“陛下都纵着我,他能怎么样?”
林成羽骇得差点从椅子上掉下来。
“安心。”坏心思地吓了一下同党,陈逐闷笑着把人扶住,“跟着我没坏处。”
林成羽一脸苦笑,看着陈逐淡定的神情,抖着坐回了原位:“太傅大人当真是胆大包天。”
看着向来胆大持重的兵部尚书恍惚的神情,陈逐轻笑,却是想到。
——是天愿意包我。
太傅大人又偏了偏脑袋,看起来有恃无恐,林成羽的情绪也逐渐镇定下来。
看着外间一群小萝卜头们吃过饭以后,手中或是抓着木剑哼哼哈嘿地学着武艺,又或者拿着小棍摇头晃脑地念着书的模样,他的态度更加缓和了一些。
“太傅大人心善。”没头没脑地,林成羽来了这么一句。
陈逐也在看窗外,将一群小孩们各得其乐的场景尽收眼底,却是没有什么被夸赞后的得意。
“算不上什么心善。”他的态度很平淡。
这些都是流离失所的孤儿,有的是脏兮兮的小乞丐,有的被人捡到挂个草标就要贩卖,陈逐中探花以后心情好,随便捡了一个养着玩,给管家做了跑腿。
后来不知怎的,管家兴许是误会了什么,莫名其妙地成天往家捡小孩,多到他府里养不下了,再加上年纪大了得学识明理,便送到这里教养。
陈逐的暗卫以及府上一些小厮,便是从这些小孩里选出来的,一个个忠心耿耿,唯他是从。
虽说前因难追,但看后来发展,这其实算得上是有目的的培养。
和心善没什么关系。
林成羽摸了摸下巴,不认同地摇摇头,看着陈逐的目光认真:“其他人或许是养就养了,却不会像太傅大人一样,将每一个人的来处与意向都问一遍,更不会替孩童考察家人,把还有亲可依的送还给他们。”
他的面上浮现些爽朗的笑容。
陈逐不知道的是,在接下他抛出的橄榄枝以后,林成羽、柯道远以及李孟台等人碰过面,交换情报之后,也曾隐晦地谈起过愿受太傅驱驰的原因。
然后意外地发现,除了一些单纯为钱财所动的之外,大多其实在陈逐这里承过恩惠。
前朝夺位动乱时,为防边远之地的北狄趁机掳掠,贵妃随口过说不如送公主去和亲,但是先帝有子无女,目光便放在了宗室与臣子的女儿身上。
当时被选中的恰恰是还是礼部侍郎的柯道远亲女,堪堪及笄,玲珑聪敏,是他唯一的孩子。
柯道远的夫人暗自以泪洗面,柯道远也是满心惶恐。
却在几日后,听说先帝打消了这个念头。
仔细打听了,这才知道是群臣上谏,其中太子太傅陈逐做的一篇《止和亲赋·斥北狄凶蛮以谏王》长赋打动了先帝,这才将这荒唐的念头压了下去。
“其行若禽,其性如虺;其俗凶悖,无礼义之教;其行暴戾,多掳掠之罪;其心叵测,无忠信之诚……”
一整篇下来,引经据典,字字珠玑,虽没能广为流传,但是林成羽在柯道远那儿听到对方含着泪将打听来的内容复述之后,也不免为之折服。
李孟台那里则是伯乐识马,帮寻表妹,无需多言。
而林成羽自己这里,是因为寻回幼子的恩义。
如今在京中的官员,并不是每个人一开始就做的京官,很多人是顾昭瑾登基后从地方拔擢上来的。
林成羽便是其中之一。
从先帝再到当今,为民劳心,抵御西戎,却差点因为一场饥荒家破人亡。
他说:“若不是太傅大人,我儿便要殁于荒年,别说找回个康健的人,能不能拾回枯骨都难言。”
甚至不只是个孩子这么简单。
丢了幼孩惶恐难安的高堂,为林成羽打点行囊,回头却丢了孩子以泪洗面的发妻……那时候林成羽刚打退敌人,却无暇欢喜,只剩下愕然。
就连受召进了京中,也没什么高兴。
然后某天,陈太傅遣暗卫送的小孩从天而降,吃得比丢了以前还敦实,满脸懵然又开心地喊着他“阿爹!”。
林成羽自认被陈逐救过全家,对他是格外感激涕零。
陈逐也想起了那小孩,饿怕了,忒能吃,一顿抵仨小孩,却很能打,在武艺方面一点就通。
送还给林成羽的时候对方还恋恋不舍,扒着他的大腿说以后做将军给他看。
“虎父无犬子。”他没忍住笑了一声。
却是插科打诨,将这件事揭了过去。
心知陈逐不想多提这些,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