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胡仙插足玉郎机构收购案失败后,多少有点跌面子,股东大会这种场合,找个代理人来就行了。
她却亲自出面,必然不可能是为了看陶玉书在玉郎大厦里耀武扬威的。
「她说什么了?」
「还能说什么,想要《天天日报》的股权呗!开价15个亿,同时她手里的股份可以照之前的收购价卖给我们。」
「她还真是贼心不死啊!」
玉郎机构上市后,黄玉郎四处出击,做的最明智的投资一个是买下了玉郎大厦,一个就是买下了《天天日报》70的股权。
玉郎大厦不用说了,地产这两年一直疯涨,哪怕受了股灾的影响,但大方向上依旧是上扬的,稳赚不赔。
《天天日报》这份香江第二大日报,尽管最近两年市场份额有些下滑,但依旧是报界不可多得的优质资产。
尤其是对胡仙这种报业大佬来说,更有加成。
「《天天日报》我是不打算卖的。你之前也说过,林氏以后要成为文化传媒集团,业务不可能只局限于电影。
影视、动漫、新闻-----这些与文化相关的产业都应该是林氏发展的方向,
《天天日报》刚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切入香江报业的机会。
胡仙手里的股份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15亿的报价还不错,但相比于《天天日报》的价值,并不算什么。」
陶玉书的分析理智又清醒,林朝阳赞道:「贤妻英明!」
她嘴角含笑的望了丈夫一眼,又说:「英明什么?一场收购战,花了快四个亿,我都不知道欠的那两个亿要怎么还。」
林朝阳轻松道:「哪个大公司还没点贷款?放心吧,玉郎机构的赚钱能力不弱,又几乎垄断了香江漫画行业,回本是迟早的事。”
陶玉书叹了口气说道:「你说得轻巧,我又不懂漫画,这么大个公司,光是管理就够人头疼的了。」
「当老板不需要懂,只需要会用人就可以了,玉郎机构那么多人。”
「我哪敢用啊!」
「公司刚收购过来,你不敢用很正常。没关系,慢慢来嘛。恩威并施,这些人也不过是打工的,没理由只能给黄玉郎卖命,而不给你卖命。」
陶玉书的眉头轻轻舒展,「是这么个道理。」
接下来一段时间,陶玉书的工作重心必然要像玉郎机构偏移,除了要肃清黄玉郎对公司的影响,也要厘清公司接下来的发展。
毕竟收购了这么大一家上市公司,肯定要好好经营。
见时间差不多了,林朝阳催促着陶玉书赶紧下班。
夫妻俩走出办公室,几个员工仍在忙着搬家的事,路过时不停有人向林朝阳夫妻俩问好。
林氏影业收购了玉郎机构,逐渐有了大公司的底蕴,这两天员工们的精神面貌和心气儿也高了很多,对林朝阳夫妻二人也更加敬畏了。
走出公司,林朝阳说:「公司搬到玉郎大厦,你以后上下班又方便了,这个公司不白收购。」
早前他们夫妻俩住在何文田的时候,出了小区就进公司。。
嘉慧园在本岛的半山,上下班需要过红海底隧道,就没那么方便了。
玉郎大厦是原新闻大厦,之前是胡仙家的产业,地点位于香江本岛英皇道。
这次林氏影业搬家后,陶玉书上下班又方便了。
丈夫的话让陶玉书不禁莞尔,把收购上市公司和上下班通勤联系起来,也就林朝阳这种乐观派能想到了。
如果被别人听去,少不得要嘲讽、挖苦一番林朝阳的口气之大。
翌日,玉郎机构正式易主的消息见诸报端,这场收购战持续了仅仅持续了半个月时间,便以林氏影业的全面胜利而告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以如此高的效率完成一家对上市公司的收购和控制,在香江商场上是极其少见的。
这也更让许多人对林氏影业和陶玉书这位掌舱人刮自相看,也更做实了她「香江戴卓尔」的称号。
在对玉郎机构收购案的报道当中,媒体多以《信报》《南华早报》《商报》
财经报纸为主,报道内容也对于专业性见长。
但这些报道发出后,却有一些读者发现其中好像混进了什么奇怪的东西。
「张曼玉?玉郎机构新董事?」
在诸多媒体当中,有两家媒体报道了玉郎机构新的董事局成员,里面其他四人并没什么特别的,大家细究一下都是林氏影业的相关人员。
唯独「张曼玉」这个名字分外扎眼,这个「张曼玉」是他们知道的那个张曼玉吗?
这是所有看到这个新闻的人内心的疑问。
读者们的疑问并没有等待太长时间,因为第二天就有媒体替他们查到了结果,证明:
此张曼玉就是彼张曼玉!
消息确定后,财经、证券界没什么反响,以影迷为首的普通市民们反响倒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