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非思想了一下,觉得还是邮寄好一点。
对于一些重要稿件,编辑部或者作家向来都有人肉取(送)稿的习惯,主要是怕在邮寄过程中发生问题导致丢稿。
但近两年,国内一些地方的治安环境越来越差,尤其是坐火车、客车时,乘客行李包裹被偷被抢已经有泛滥之势,邮寄反而是更稳妥的选择。
两人商量过后,林朝阳找了个时间出门将稿件投递了出去。
他并不怕丢稿,他的每一部作品陶玉书都会在跟读之余,细心的誊写一份手稿。
一来是防备手稿损毁,二来是留个纪念。
回到家里,林二春正坐在客厅里,见他回来了,冲他招了招手。
“有点事跟你说。”
“什么事?”
“前些天老家那边人联系我,说想来拜访拜访你。赶上玉书生孩子,这事我就没跟你提。”
林朝阳沉吟,“说有什么事了吗?”
“没说,就说是来祝贺你得奖。”
家乡出了名人,政府方面想联络联络感情也很正常,前两年他回老家过年的时候县里领导还去探望了一番。
林朝阳身边的人里,如汪曾琪这样的时不时就要为家乡站一把台。
林朝阳成名后与家乡联系甚少,主要是因为不耐俗务。
现在人家找到林二春这里来,他总不好推脱。
他应下了这件事,主动联系了家乡那边。
没过两天,家乡那边就来人了,来的是文化和宣传口两位副职,一姓郑、一姓范,其中郑局长还兼着县文协一把手的职务。
两人提了不少东西都是家乡的土特产,礼数周全。
进门后先是向林朝阳道了一番恭喜,林朝阳客气的与两人寒暄了一阵。
聊完了奖项,又恭维了一番林朝阳的创作,再聊家乡的变化,会面流程毫无新鲜感。
直到最后,两人才说起希望林朝阳有时间能回家乡走走看看。
林朝阳笑着说道:“确实有两年没回去了,等过完年有时间了一定回去看看。”
郑、范二人这次来是受了领导的指示来跟林朝阳联络联络感情,铺垫铺垫,没想着一下就能请得动林朝阳,他们没想到林朝阳竟然如此痛快。
两人登时大喜过望,对着林朝阳好一番感谢,有了林朝阳的这句话,他们这次出差属于超额完成任务了。
林朝阳与两人客套了两句,才又说道:“其实我这次想回去走一趟,也是有点其他的原因。”
第315章 遗珠之憾的威力
林朝阳答应了李士非要写一部《百年孤独》式的魔幻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之前的那部小说已经写完了,这部小说的创作当然要提到日程上来。
后世提到国内的魔幻现实主义巨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程忠实所写的《白鹿原》。
这部近五十万字的煌煌巨著,耗费了作者程忠实四年时间,若是算上动心起念的准备工作,时间还要再加上两年。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程忠实都是埋首于故纸堆中,查阅家乡当地的地方志,为这部被他视为“枕棺之作”的作品做准备工作。
小说创作完成后先在《当代》分两期连载,之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读者和文学界迅即引起一阵巨大的反响。
《白鹿原》红遍了中国,也让程忠实的名字响彻了中国文坛。
而探究《白鹿原》广受欢迎的根本,除了程忠实为创作这部作品所耗费的无数心血之外,最重要的是这部作品具有浓厚的民族情结,深刻的再现了当时的历史社会图景。
有《百年孤独》和《白鹿原》当作样本,林朝阳的创作思路十分清晰,他的这部作品一定是根植于历史、根植于民族文化之上的,恰好后世的影视作品中就有一个这样可供他挥笔泼墨的朴拙之作。
构思有了,但具体情节他还需要再细细雕琢,毕竟要成就巨著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赶上家乡来人向他发出邀请,他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回去查阅查阅地方志,为接下来的创作积累素材,补充细节。
家乡来人在林朝阳家待了一上午便高高兴兴离开了,此行他们的工作目标超额完成,没有不高兴的道理。
林朝阳与他们定好了,等年后过完了元旦,就回老家走一趟。
“年后有的忙喽!”林朝阳送走了人后感叹了一句。
答应李士非的小说只是他的工作之一,《棋圣》的剧本他还没动笔呢。
小说耗费的时间必定要长一些,所以他打算趁着现在抓紧时间把剧本先写出来。
腊八前,是小冬冬满月的日子,按照习俗是要摆桌满月酒的。
林朝阳把地点安排在了丰泽园,满月酒摆了十桌,林朝阳在燕京没什么亲戚,来的几乎全都是朋友。
陶玉成带着家人来到饭店后,看着这些人不由得感叹,
“朝阳这才来了燕京几年啊,怎么感觉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