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就行。”
“没苦别硬吃,去房间里睡又有什么差别?”
谢靳不理他的挖苦,伸手去够茶几上的剧本,“剧本我看完了,写的很好。演员方面你有什么建议?”
“你是导演,你说了算。”
“赵蒙生这个人物,你觉得让朱时茂来演怎么样?”
赵蒙生前期的形象是个来部队镀金、贪生怕死的小白脸形象,后在战友的感化和牺牲下完成了人物蜕变,成长为一名历经了血与火洗礼的铁血战士。
他是小说中最为丰满和最具弧光的人物,也可以说是《高山下的花环》的灵魂人物,串联起了整部小说的剧情。
林朝阳作为原著作者,在剧本当中对于小说的还原程度可以说是百分之百,赵蒙生自然是剧本当中当仁不让的主角。
谢靳拍电影选演员,很少有跟同一个演员合作多部作品的。
他之所以问这个问题并非是因为上一部电影合作的情分,更多的是认为朱时茂的形象与赵蒙生这个人物有几分契合。
他选演员,从来不在意演员有没有名气。因为不管有没有名气,演了他的电影,都会成为中国影坛最耀眼的星星,这就是名导的底气。
“时茂的形象不错,有正气。如果是演后期的赵蒙生很不错,不过他的气质过于硬朗,前期赵蒙生就是个小白脸儿的形象,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谢靳并非是认准了就要让朱时茂来演赵蒙生,只是试探性的问一问,听着林朝阳这个原著作者兼编剧的建议,他也就死了心。
“这个男主角得好好找一找。”
谢靳又跟林朝阳谈了谈剧组筹备的情况,他是沪影厂的功勋导演,要拍新作沪影厂自然是全力支持。
之前《高山》的剧本还没出炉,剧组的幕后班底已经搭建完毕,就差演员方面的人选了。
现在剧本出来了,谢靳打算把这次负责选角的副导演吴珍年和摄影师朱永德都叫到燕京来选角。
等角色都确定好了之后,再去边境勘景,这期间可以把演员都放到部队体验生活。
谢靳说了半天自己对于电影的计划和安排,只得到了林朝阳的一句回应。
“您老想着有时间把稿费付了!”
谢靳闻言怒不可遏,真是对牛弹琴!
第271章 光荣传统
三月中旬倏忽间便过去了,转眼之间林朝阳的《禁闭岛》已经发表了半个月时间,这期间刊载小说的《十月》受到了读者们的热烈追捧。
短短两周时间里,《十月》的销量达到了惊人的63万份,几乎用两周时间便追平了往期的正常销量。
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打破编辑部预估的120万份销量也只是时间问题。
虽然仅仅发表了半个月,但毫无疑问《禁闭岛》已经预定了今年《十月》刊载的最具影响力的小说。
不光是如此,这部小说在读者群体所造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禁闭岛》小说本身具有强烈的悬疑属性,氛围神秘紧张,又在最后出现了出人意料的反转,这些要素对于读者来说无一不是强烈的刺激。
对比一般的文学作品,这部小说带给读者的感官刺激强烈,这也就极大的带动了读者们给编辑部和作者写信参与谈论小说的热情。
火爆的销量背后是数以十万计的读者,如此多读者的热情一旦被带动起来,是非常恐怖的能量。
雪片一般的读者来信飞入《十月》编辑部,这里几乎每天都要接到两包读者来信,并且来信数量和频率的猛烈程度还在愈演愈烈。
面对着编辑部越堆越多的读者来信,编辑们痛并快乐着。
张守仁现在再也不提林朝阳稿费的事了,他只恨领导没有早点使出这金元大法将林朝阳给拿下。
他在心里算了一笔账,比照《十月》以往的销量,这一期至少要多卖个50万份。
《十月》定价1元,给新华书店的发行价是7毛钱左右,也就是说这一期多出了35万元的销售额。
刨除掉编审、设计、印刷、装帧等诸多环节的成本,杂志的纯利润至少多了20万元,别说是给林朝阳千字14元的稿酬,就是千字40元也值啊!
不过遗憾的是这些效益跟《十月》本身的关系是不大的,跟他们这些编辑部关系也不大,充其量是过节了能多发点福利。
“哪家杂志要是拿到林朝阳的作品,可真是挖到宝了啊!”
这天下午,主编苏予有事出门了,众人先聊天说起了这一期《十月》的火爆,张守仁忍不住感叹了一句。
他又夸奖起了刘昕武,“这次昕武当记头功!”
刘昕武谦虚的摆了摆手,“跟我关系不大,都是领导有决断。”
“可惜《禁闭岛》这个月才发表,要是去年发表就好了,还能评茅盾文学奖。”有人遗憾的说道。
“这届来不及,还有下一届嘛。下一届茅盾文学奖评选,我第一个支持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