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文豪1978 第o节(2 / 3)

“你说的没错,还真是的。《棋圣》这样的小说伱让汪曾琪、杜鹏程他们这些作家来褒奖吧,他们都是从文学角度出发,那些人总能给你挑出毛病来。

但聂伟平的出发点却不一样,人家是专业的,那帮人想挑他的毛病根本不可能,他们也没那个能力挑他的毛病。”

章德宁拍手道:“没错,就是这个道理。而且你没发现吗?自从聂伟平那篇采访文章发了之后,夸《棋圣》和朝阳的人还变多了吗?”

陶玉书高兴的说道:“你也发现了?我觉得这种变化是来自于认同感,就像你喜欢看一部小说,如果别人也喜欢看,无形之中,你好像也从这部小说当中获得了一部分认同感,继而更加喜欢这部小说。”

“没错没错,就是这样。”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彼此唱和,说的兴高采烈,越聊越开心。

这时,《燕京文学》新任主编杨末走进了办公室,她今年五十多岁,面相富态和善。

五十年代,杨末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成为那个年代家喻户晓的作家。

“主编,我给您介绍一下,这是陶玉书,之前给我们杂志写了几篇评论。”

出于礼貌,章德宁并没有介绍陶玉书的另一层身份。

杨末刚来编辑部没几天,对于编辑部的人事和作家群还不太了解,听说陶玉书是杂志的青年作者,便与她闲谈了几句。

“在什么单位工作?”

“还没参加工作。我在燕京师范大学上学,还有几个月就毕业了。”

杨末听说陶玉书是燕师大的学生,不禁刮目相看。

“原来是燕师大的高材生,难怪评论写的那么好,你在我们杂志上发的评论我看过,是学中文的吧?”

陶玉书笑了笑,“是学中文专业,我写的东西还不太成熟,让您见笑了。”

聊了一阵,陶玉书告辞而去,等她走后,杨末问章德宁:“德宁,我看你跟玉书同志关系不错。”

章德宁说:“认识好几年了。刚才当着面不好跟您介绍,她是林朝阳的爱人。”

杨末面露惊讶的“哦”了一声,“这么年轻啊!”

章德宁轻笑道:“您这话说的,林朝阳岁数也不大啊!”

杨末自嘲的笑了笑,“林朝阳现在的名气太大,总是会不自觉的把他当成跟刘昕武、姜子隆他们一辈儿的作家。”

章德宁又继续说道:“我是去林朝阳他们家组稿时跟玉书认识的,相处了几年,关系还算不错。”

“挺好。你这个思路是正确的,组稿不单单是要从作家本人下手,他们身边的家人朋友也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渠道。”

章德宁觉得杨主编的说词太赤裸了,什么叫“下手”、“渠道”?我跟玉书可是好姐妹!

杨末跟章德宁聊了一会儿,便准备回自己的办公室,章德宁却跟着她回了办公室。

“德宁,你还有事?”杨末见章德宁跟了过来,意外的看着她。

“是有点事。”

“坐。”

杨末让章德宁坐下,给她倒了杯茶。

本以为章德宁是要说编辑部的事,没想到她却把话题又扯到了陶玉书身上。

“玉书是燕师大的高材生,今年就要毕业了。之前我有个想法,打算拉她到我们编辑部来工作,主要是有几方面考虑。

一是她本身是学文学的,又是名校毕业,还能写一手漂亮的评论,正是我们编辑部需要的人才。

二是她跟林朝阳的关系,以后我们要是想跟林朝阳组稿,有玉书这道关系也能方便不少……”

在章德宁说话的时候杨末静静的听着,脸上没有任何情绪。

“第三个,也是最关键的。林朝阳的人缘好,您可能不知道……”

第238章 多给点稿费不过分吧

“……您可能不知道,他们家有个‘寻味斋’的雅号,燕京的作家们时不时的就会去他们吃饭聚餐,有时候还会招揽很多外地作家。

玉书要是当了编辑的话,组稿不费吹灰之力。”

说到这里,章德宁停了下来。

杨末沉吟着问道:“这个想法,你之前跟轻泉同志说过没有?”

章德宁知道杨末一定会问这个问题,她点了点头,如实说道:“提过。轻泉同志认可了我的想法,前段时间我跟玉书有过简单的沟通,她对编辑工作是有兴趣的。

但这件事肯定要咱们单位出面跟分配办谈,不巧轻泉同志调任,我想着问问您的想法。”

她说完这话,杨末忖度了片刻,说道:“现在我们杂志的成绩蒸蒸日上,稿件越来越多,工作量自然越来越大。玉书同志条件优秀,如果她能来我们这里,那当然是一件好事。”

听着杨末的话,章德宁脸色轻松起来,“那依您的意见……”

“这件事我来推动吧,你负责跟玉书同志那边沟通,到时候学校那边肯定会询问她的意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