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文豪1978 第26节(2 / 3)

刊物。

等他们来到燕京大学时,早已得到消息的保卫处人员不敢和他们正面冲突,只能等这群人张贴了刊物之后离开,才敢去把东西给揭掉。

可即便是被保卫人员们当场揭掉了刊物,但这群年轻人和他们的刊物在大学生中所推行起来的风潮却无法被遮掩。

短短几天之内,《今天》创刊号便获得了2500份销量,这份由民间诗人和大学生们筹办的民间刊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燕京的大学校园,后世有人将此作为新诗潮的开端。

无论是《牧马人》在文学界引发的热潮,还是《今天》在燕京高校界刮起的风暴,对于林朝阳都没有任何影响。

他每天按部就班的上班、回家,偶尔为身份暴露担忧一下。

就在这个时候,他向《沪上文艺》投去的稿件终于有了回信。

第34章 百闻不如一见

给《沪上文艺》投稿是十月上旬的事了,到如今整整两个多月过去,即便是算上来回的邮寄时间,这个效率也十分堪忧。

林朝阳之前还觉得《燕京文艺》效率慢,现在看来,《燕京文艺》的编辑们已经非常勤快了。

不过好在,《沪上文艺》的编辑效率不行,眼光还是没问题的,他投去的那篇稿子如愿采用,编辑部甚至在信里说明了稿费单也会在几天之后邮出。

第二篇小说即将刊发,让林朝阳的心情再次愉悦起来。

时间眼看着走到了12月下旬,最近燕京城内似乎涌动着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氛。

12月24日一大早,林朝阳刚上班,就看到胡文琼正专心致志的坐在工位上看报纸,神情严肃。

放在往常,这个时间她应该在擦桌子才对。

林朝阳正擦桌子,一张报纸拍在桌上面,他抬头一看,胡文琼正一脸激动的看着他。

“胡姐,怎么了这是?”

“好事!天大的好事!”

胡文琼笑逐颜开,将手中的报纸展示给林朝阳。

“你瞧,《人民日报》上发表了老人家的重要讲话,雨过天晴了!”

林朝阳接过报纸,上面刊登了刚刚结束的三中全会公报以及老人家的重要讲话,他笑言道:“这两天大家一直在讨论这件事,这回是终于落听了。”

胡文琼重重的点了点头,她努着嘴唇,眼眶泛红,“落听了!落听了!”

胡文琼的失态在这一天是常态,不光是她,林朝阳可以感受到,在公元1978年12月24日的这天早上,整个燕大都在翻涌着一股强烈的情绪。

晚饭的时候,连老丈人都难得的给自己倒上了一杯酒。

中国这位步履蹒跚的巨人在泥潭里挣扎了十年之后,终于甩开身上的泥泞,开始迈向春暖花开的方向。

要是放在四个月之前,林朝阳看到今天的《人民日报》,估计能高兴的蹦起来。

现在不一样了,当初的壮志雄心早已就着软饭吃了。

马上要元旦了,先想好怎么哄媳妇才是要紧事。

现在虽然不流行过圣诞节这种洋节,但元旦还是要过的。

《牧马人》和创作谈让他收获了两笔一共一百零三块稿费,现在小金库又充裕了起来,他打算给陶玉书买个礼物。

小金库除了满足他日常的开销,最大的作用便是调和家庭氛围。

但有一个问题,林朝阳工资都交公了,每个月陶玉书只给他留十块钱零花,这还要算上他每天在学校的午饭钱。

从九月到现在,他领了三回工资,再算上原本陶玉书收走他小金库时留的十六块钱,再去掉他在学校的午饭钱,这个礼物的价值绝对不能超过二十五块钱,否则他解释不清这钱的来路。

想了想,林朝阳在这天中午找到了胡文琼。

“胡姐,之前听您说,您家姐夫是在新华书店工作吧?”

“嗯。咋了,要买书?”

胡文琼没等林朝阳开口便主动询问,林朝阳说道:“《外国文学名著丛书》能搞到吗?最好搞一套来。”

“这书啊,可不好弄。”

胡文琼语气沉吟,没敢打包票。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从很早之前就在策划出版,78年重新启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沪上译文出版社联合出版,收录的作品清一色都是世界知名的经典名著,甫一面世就受到了无数读者的追捧。

因为封面一概都是米黄色网格,所以被读者们亲切的称为“网格本”。

“你要是要个一两本,倒是不费劲。多了……”

林朝阳询问道:“不是新书也没关系,你让姐夫帮我打听打听,谁看完了书想卖的,我一本书给他加两毛。”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现在在市面上特别紧俏,一书难求,就算胡文琼丈夫在新华书店工作,可也不敢打保票就一定能搞来一套。

但林朝阳要是愿意多加钱这事就好办了,哪个书店还没有点损耗了?多出来的钱请同事吃个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