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二两娘子 第1o81节(1 / 3)

那家人如此没有眼力见儿,要离间醇亲王府和魏家的关系。如今在父皇和皇族长那里挂上号也是活该。

要不然天高皇帝远的做藩王多自在。

小包子心道,那会儿有关他爹稽核百官的消息可还没有传开呢。

说起来,他爹这会儿算是如了他娘的愿,做了个类似什么‘八府巡按’的官儿吧。

“学生离开的时候,听说福郡王世子已经派出人手千里追杀那个人。后续倒是不知道。”

太子扯扯嘴角,“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他这样的,靠山王叔祖居然聘回家给独子当教习。也是老眼昏花了啊!”

话音刚落,进来一个小太监禀道:“殿下,八皇子方才从东宫回去,不知道同贤妃讲了什么笑话。贤妃一下子笑得不行,如今竟然是动了胎气。好在太医早已进驻,如今扎针给稳住了。”

本来这事儿不该来禀告太子的,不过八皇子是刚从东宫回去的。怕是回头皇帝会过问一下。

小包子愣住,不会是说了美人泉的传说吧。

他赶紧同太子讲了,“殿下,学生也没有想到会这样。”好在没什么事啊,不然皇嗣有什么闪失,他哪赔得起?

太子道:“这个贤妃也真是的,听说之前她收到家乡的东西就激动了一回。也难怪她和芙叶姑姑如此投缘。没事儿,已经稳住了。你出宫吧!”

倒是平王妃挺厉害啊。老三都病成那样的了,她肚子还安安稳稳的没动静。

这么看来,平王妃弄不好还真是事先就知道自己夫婿要病倒,安胎药多半也提前服了。

老三仗着自己从小习武,敢拿自己的身体冒险,却不敢拿即将出世的孩子冒险。

那很可能就是他的嫡长子来的。

他如今已是在子嗣上落后一步,不敢乱来的。

小包子自然也不方便去探望贤妃,既然听说已无大碍,便向太子告退出宫。

太子起身去了御书房,把小亲王和福郡王府结怨的经过转述了一番。

“哦,魏家那个大儿子回京了啊。他回来干嘛?”

“他今日是跟着王山长到东宫觐见的。十四婶还有小芝麻想兴办女学,说动了王山长牵头。他是回来奔忙此事的。哦对了,不能漏掉小豆沙。听说还是她首倡的。儿臣让他们且去试试,既没赞成也没反对。”

皇帝笑了一声,未置可否。在他与太子看来,这自然是小事。不过,既然是魏家女人们搞的,这会儿便由得他们去弄了。

“父皇,方才小八在东宫听小包子讲了贤母妃家乡一个因她衍生的传说。贤母妃大概是因此才会笑得动了胎气。”

说着,将美人泉的传说也转述了一番。

皇帝叹口气,“怀着孩子也这么不稳重。这一次倒是劳累你母后照应了。”

太子笑笑,“如果母后照应的是三弟妹,肯定会省心很多。贤母妃同芙叶姑姑,难怪投契。”

皇帝看太子一眼,然后道:“你二弟要出海去,他家里你要记得多照应些。”

“父皇放心,儿臣明白的。”

二弟和自己是一条心,从不出头争什么。到自己需要他的时候才会站出来。

这样的兄弟,他这个长兄怎么能忘了照应他的家小?

说起来,二弟为了避嫌,就连舅舅那里走动都不频繁。

小时候他很喜欢魏先生的,如今也疏离了。

二弟是嫡出都如此知道分寸,偏老三一个庶子总是不懂进退。

待太子告退出去,皇帝目光有些深沉。

晚间他歇在淑妃处,随口说起老三媳妇这胎倒是安稳。看来稳重人的确有稳重人的好处。

说起来姑母这个孙女儿,成亲不久就在家独守空府三年。倒是比没出阁前长进了不少。

淑妃其实不太喜欢这个儿媳,但在皇帝跟前肯定得帮着她讲话。

“也是因着她父兄都不甚争气。她没有倚仗,自然得自己稳重起来。臣妾听说女孩儿要双十年华的样子生养才最佳么。她正好是在这个年岁,身心都是最佳吧。身为母亲,本来就该一切都为了孩子。便是难过、担忧也得先顾着孩子。老三已经病倒,她再出事就更添乱了。也多亏皇后娘娘把宫里最善妇产科的两个太医,一个拨给了贤妃宫中,另一个就派去了平王府。有了这样的国手在,及时调理才没事儿。至于贤妃,是这些年都被皇上宠着,模样儿还那么水灵,性子也没什么改变。不过好在有惊无险。”

淑妃笑着顿了顿,“只看芙叶郡主怀孕生产时的险象环生。便知道命好得宠的女子,就是长了年岁心性也是不改的。”

女子双十年华左右生孩子最好,这套观点是从魏家传出来的。

小芝麻和娴姐儿都对此言之凿凿,难免传出去。

淑妃此时提起,自然是因着这个观点是那个女人提倡的。皇帝多少能听进去一些。

至于她自己,压根就不信。

皇帝笑了,“如今提起贤妃孕中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