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如果情况不发生变化,绳纹人群的未来不容乐观,他们仍然会缓缓滑入塔岛技术悲剧的陷阱里。
气候变暖对于绳纹人群是“双刃剑”,气候变冷也是。就在绳纹人群苦苦挣扎的时候,突然之间,一群意气风发的“新”人类穿过陆桥赶来了。
人们很早就发现,古代日本在公元前3世纪发生了一次巨变,出现了新的陶器风格,青铜器、铁器突然出现了,并且人们开始种植水稻。由于代表这个“新”时代特征的陶器首先发现于东京一个叫作弥生町的地方,所以学者把这批新闯入日本列岛的人群称为“弥生人”,称呼其文化为“弥生文化”。
即使从体型和牙齿上,人们也能够明显感觉到,新来的弥生人与古老的绳纹人是不同的。弥生人的身材比绳纹人高大,从头骨看,两者相貌也有所不同。牙齿形态上,绳纹人以巽他型牙齿为主,而弥生人则是中国型牙齿。本书第二章 曾经介绍,巽他型牙齿出现得早,沿着东亚的海岸线扩散;中国型牙齿出现得晚,在东亚、亚洲北部内陆扩散。
从基因上分析,现代日本的主体族群—大和人的基因中,有12左右来自古代的绳纹人,大部分基因来自古代弥生人。与大陆上的人群进行对比,会发现现代日本大和人群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一些北方少数民族人群基因较为接近。这些基因上的研究表明,弥生人的确是从亚洲北部、中国东北地区通过朝鲜半岛进入日本列岛的。
弥生人迁入日本列岛的时期,正是古代中国的一段激烈动荡时期,即从战国时期到秦末汉初。比如战国时期燕国曾经向东北方向扩张,挤压了原本生活在那里的各个部落,这些部落四散,有一部分就进入朝鲜半岛;秦灭六国时期,齐国作为东方大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也有大量人口逃难;此后秦末动荡,《三国志》曾经记载,“陈胜等起,天下叛秦,燕、齐、赵民避地朝鲜数万口”。
相对于古老的绳纹人,弥生人在武器技术和生产技术乃至农作物方面,都占据很大的优势,很快就反客为主,在人口规模上超过了绳纹人。一部分绳纹人被弥生人吸纳进自己的社会中,还有一部分绳纹人且战且退,向北方寒冷的北海道岛方向遁走。
不过,也有学者提出,弥生人是种植水稻的人群,而水稻是中国南方地区的特产,所以弥生人的源头也许不在中国北方,而是在中国南方。特别是对于日本特有的两种水稻的基因研究发现,其中一种水稻并没有经过朝鲜半岛传播,因此只能是通过其他路径进入日本的。也许有长江流域的中国古人携带着水稻直接跨海抵达了日本列岛,说不定弥生人的祖先是中国南方地区的古人。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不过综合来看,弥生人来自北方的概率更大。
比如,在弥生时代早期,日本出现了小麦这种重要农作物,而在同一时期,中国的长江流域还没有种植小麦,因此小麦只能是从中国北方地区输入日本的。可是,当时水稻在中国的分布却比小麦更广泛。我们已经知道,水稻在距今六七千年前就已经在黄河下游地区得到种植了,在小麦输入前,水稻是北方农作物三强之一。山东地区地处黄河下游,在历史上也长期种植水稻。日本农作物的输入路径,除了通过朝鲜半岛外,还可以从山东半岛输入过来。所以,日本水稻也许来自地处北方地区的山东区域,而非长江流域。进一步推论,也许有一部分弥生人是从山东半岛启程,跨海而来的。
有趣的是,动物学家发现,日本东北部地区的狗和老鼠是在绳纹时代或更早的时期从亚洲南部起源和引进的,而在弥生时代或更晚的时期,日本西部地区出现了来自亚洲北部的狗和老鼠。绳纹时代的狗和老鼠,也许是更早的古人类带来并留下的动物;弥生时代出现的狗和老鼠,显然是弥生人从亚洲北部带过来的。
更有利的证据来自韩国的基因证据。一项对185名彼此没有血缘关系的韩国人的基因研究发现,他们中40的人具有来自中国中原地区人群的基因,这说明韩国人祖先中来自中国北方的人群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另外,在对马海峡靠近朝鲜半岛一侧的海岛上,出土了25具古人的骨骼,学者们提取了他们的dna。这些人生活的年代大概在距今2100年前,基因显示他们与今天的韩国人、日本人关系密切。此外,这些古人还使用与弥生人类似的陶器。综合这些基因研究的蛛丝马迹,我们大体上可以认为,弥生人祖先大概率是从中国北方或亚洲北部出发,以朝鲜半岛为跳板迁入日本列岛的。
除了大和一族外,日本还有人口很少的两类人群—阿伊努人和琉球人。阿伊努人与绳纹人在基因上更为靠近,所以属于被弥生人驱赶到日本列岛北方的后裔,当然,在2000年中,他们也会与弥生人发生一定的基因交流。琉球人与阿伊努人在基因上也较近,这说明琉球人也是绳纹人的后裔之一。不过,琉球人还与东南亚人群、台湾少数民族有相近的基因,这说明南岛语系族群在扩张的时候也影响到了琉球人。
所以,虽然水稻的输入略有疑云,但总体上看,弥生人的祖先应该是来自中国北方地区的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