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o4章(1 / 2)

京城、京郊、还有……

皇帝抬起头,神色间多了几分笃定。

“安芰。”

“奴婢在。”

“将你的旧拂尘给宁蕖送去一柄。告知他,信鸟两日一回,不要有拖延。”

“是。”

“若出了什么大事,叫他与舅舅商议,必要时可直接决策——倘若有人作奸犯科,无论身份,一律军法处置。”

安芰愣怔一下,琢磨过这两句话里给宁蕖赋上的权力,还是有些担忧:

“陛下,宁蕖毕竟年轻……”

他了解宁蕖不假,但人手中一旦握住了权柄,就得有极大的毅力才能克制住。

去北境那样远,他不能保证会发生什么。

皇帝看了他一眼:

“不是你向我举荐的么?”

安芰心想自己举荐宁蕖都八百年前的事了,谁能想到有今天。提拔宁蕖,令其随北伐军任督军,可是陛下为了权衡自己想出的主意。

外面人现在还在高兴沈帝师不掺合战事,收缩了权力,殊不知这督军还是从他们沈帝师身边抽过去的。

他只能称几声是,回道:

“他不会让陛下和帝师失望的。”

皇帝又转向了二十二:

“把该看的文书都给风采青送去,辛苦他些,不要闲下来。”

虽然是不通情理了点,但是堂堂九五之尊不也在这加班么?

“你说的两处地方都很好,但还需再重视些……”

二十二和安芰都紧张起来:

还能是哪!

披香苑封上了,绝不可能叫别人住;

风采青是官员,更不可能和宫人住在一起!

姜孚按了按眉心。

虽然知道老师不会疑心他,但秦家打的主意原应是:

风采青被重用,此时中毒,定然会被保护起来;

倘若这位经历身体不好,一命呜呼,则是皇帝处置了帝师刚提起来的心腹——真要是不放心,谁会相信刑部给出的报告?

倘若抢救及时,皇帝大为震怒,将其牢牢保护起来,甚至让其住在宫中某处……

那或许就有任用年轻官员,意图让其取代帝师旧位的嫌疑。

姜孚在心中冷笑了一下。不是爱算计么?就让他们算个够好了。

反正任外人如何闹,他都知道:

他信得过老师,老师也信的过他。

“叫他修养好身体,然后住到你们那里去。”

他指的是暗卫们的居所。

二十二猛地抬头。

……

京城气氛紧张,杨小侯爷的日子却还是一派优哉优哉。

他爹除了不让他去打牌,别的都放任自由;

杨驻景每日吃得饱,睡的暖,哪怕是整日行军也消耗不完他的精力。

再加上偶尔其他人切磋切磋射技,摘几个草编的奖章,收获一派敬佩目光——

哇,这简直就是为他打造的生活。

唯有一件烦心事,近些天越来越扰着他:

他的二弟似乎在躲他。

第86章

杨戎生的第二子荣清向来得父亲喜爱, 这是满京城都知道的事。

最明显的地方,莫过于他这个名字:

“荣”,与“戎”同音。

寻常来说, 子女哪怕是提到写到父母的名字都要避讳过;

杨荣清却结结实实在名字里用了和父亲同音的字——虽然这也并非出自他本意。

但正因为这名字是父母为他起的,才显得张扬。

几乎是把“喜欢这个孩子”写在了他脸上, 写在了他命格里。

逢人说起, 便笑的和花儿一样。

而且这喜爱不曾因为他年龄增长有过半分减退, 向来是要什么给什么,溺爱比对长子更甚。

杨荣清本人的性子却意外与这张扬的待遇恰巧相反,自幼就内敛自持, 甚至说得上是寡言少语;

不爱学武,不好弄刀剑,反而爱读书,爱写文章。

抓周时抓了根笔,给国舅爷感动得涕泗横流, 连连说老杨家三代的读书种子都在这一个人身上了。

请了十几个教书先生启蒙,弄的杨二公子学写字时都不知该与谁学,练的一团乱麻,几个月了字迹才稳定下来;

或是他真有些天赋在身,虽然厘清各个老师所教的笔法花了许久;

可一旦学会了,竟能仿出好几位老师的字迹。

不单写字学得好,后面读书背书学的更是飞速,甩了哥哥好几条街。

杨戎生更加高兴, 一到年纪就把人塞进了太学, 束脩都送的是别人的几倍多;

太学的讲师说他这是胡搞, 是扰乱公平,不肯收;

杨国舅则放下身段, 恭恭敬敬带着孩子上门,悄悄说:

他哥就是个能作的,自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