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三益虽然不齿聂岐的做法,但他自己也是受益者,此刻居然生出佩服之情。
压别人一期论文,并不是什么大事,更算不上违规操作。
却可以保证在此期间,没有更多同行来竞争,以最稳妥的方式从容发明出阻尼天平。
而且,阻尼论文的作者,还必须得感谢他们。
是他们通过了阻尼论文,是他们邀请论文作者加入学会。并且他们发明的阻尼天平,还会让阻尼论文含金量更高,让论文作者更加快速的声名鹊起。
他们,竟还是谢衍的恩人!
今年倒数第二期物理学刊,悄无声息的出版发行。
除了关注学术圈的人,君臣商民都不在乎这玩意儿,普罗大众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但是,学术界却引起巨大轰动。
首先是身在洛阳的学者,一窝蜂的跑来物理学会。就连已经半退休的皇家学会总会长,都从洛阳郊外被人抬过来。
由于陆续赶来的人数过多,聂岐干脆换一间大房子展示,相当于临时开了个学术成果汇报会。
那台超长臂的天平,外观其实有点丑陋,但在现场学者的眼中,却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宝贵的事物!
聂岐亲自上台讲解和实验,孙三益站在旁边做助手。
“今天来的,都是身在洛阳的学者,有些还是请假过来的官员,”聂岐介绍台下一个老者,“这位是郭太常(太常寺卿),来得非常早,恐怕都顾不上去太常寺点卯,不晓得会不会被人弹劾玩忽职守。”
“哈哈哈哈!”
众人闻言大笑,那位郭太常也摇头笑起来。
聂岐说话特别风趣幽默,又开了几个玩笑,才开始说到正题:“在上期物理学刊截稿的第二天,我和小孙收到一篇来自黄州的论文,内容是一种叫做阻尼的物理现象。当时我就想刊载出来,但编稿已经完成了,实在腾不出来地方……”
那篇论文,在场学者都看过了,很多人怀疑聂岐玩手段。
但就算怀疑又能如何?
人家靠着压论文,还真抢先出了成果。
而且压论文的理由也很正规,已经截稿才收到,腾不出地方来发表。
只有台下的耿会长及其亲信,此时此刻脸色铁青,他们这派跟聂岐一直明争暗斗。
耿会长举手表达不满:“交叉审稿时,为什么恁晚才发给我?”
聂岐解释说:“刚收到阻尼论文的时候,我只是觉得有趣,并没有太过重视。否则的话,这么重要的论文,我肯定腾出地方发在上期。直到一个多月前,小孙突然找到我,说可以用空气阻尼增强天平稳定性。我本着小心求证的态度,做了许多实验终于确信,就赶紧把论文交给耿会长审核。”
这番解释,看似合理,其实就是在打耿会长的脸。
许多没有介入两派争斗的学者,此刻全都笑呵呵看热闹。
耿会长气得猛拍桌子:“论文作者写得清清楚楚,阻尼现象可以运用于火车和海船。这么重大的发现,你居然说自己最初不重视?我非常质疑你的学术水平,你没资格坐在那个位子!”
聂岐以退为进:“鄙人确实资质驽钝,当初在太学读书时,勉强从外舍升到内舍,又勉强从内舍升到上舍,总是跟不上同窗的学习进度。但蠢人也有蠢办法,别人一天能学会的知识,我就用十天去刻苦钻研。太祖保佑,总算是从太学毕业了。这些年,我也是用笨办法,侥幸取得了一些成果,当然比不上神童出身的耿会长。”
这话说得有水平,而且是临场发挥,直教人拍案叫绝。
耿会长坐在下面,肺都快气炸了。但他还想知道阻尼天平的效果,只能继续留在这里被人看笑话。
“现在,我们做一个简单实验。”
孙三益把早已准备好的实验器材拿出来,是两组用木条搭建的空心长方体。一组悬挂摆锤,一组啥都没有。
“开始吧。”聂岐说道。
他跟孙三益合力摇晃桌子,随着摇晃的力度变大,一组木框空心长方体剧烈摇晃,最终被摇得向一侧当场倒下。另一组加了摆锤的,却能在摇动中屹立不倒。
聂岐说道:“这就是阻尼现象,那篇来自黄州的论文,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是一艘正在经历暴风雨的海船,加了阻尼器是否不那么容易倾覆呢?”
人们纷纷点头,觉得这玩意儿的运用范围极广。
当然,想要制作各种阻尼器,不能简单的挂一个摆锤。尤其是海船,阻尼器的结构必然很复杂,恐怕要一堆人专门研究好些年。
但对于学者们而言,不怕复杂难搞,就怕没有目标和方向。
越是难搞,越能申请更多经费,越能让更多人出成果!
聂岐指着他发明的超长臂天平:“大家都知道,天平重锤越高,称量时就越灵敏。但过于高了,又会抖动不定,难以进行测量,而空气阻尼器可以让它迅速稳定下来。增加臂长,也是如此。提高了多少